預售屋像期貨 小博大炒高房價
發佈日期: 2013-10-11
瀏覽次數: 2771
〔自由時報記者徐義平/台北報導〕買一間成屋的總價可以操作十間預售屋,不少投資客以小錢博大錢。業者表示,目前常見的預售屋炒作方式,包括「紅單」(預約單)轉手,開案即完銷、立即推出第二案等,炒作情況最常出現在重劃區。 炒紅單、假完銷 營造熱銷假象 房地產業者指出,部分個案在未取得建照前,會採預約登記方式,以一份預約單十萬元不等的價格計算,部分長期與推案業者配合的投資客,便會同時取得多份預約單,再以一份十一萬至二十萬元不等的價格轉售,從中獲取利潤。通常來回轉手好幾次,也就是俗稱的「紅單」炒作,此時便會出現個案熱銷的假象,促使自住民眾也前往購屋。 第二種常見的炒作模式,則是「分期推出」。近幾年常見部分預售個案甫公開便傳出完銷訊息,沒多久再推出第二期,二期的開價則較一期調漲五%至十%不等。 業者解釋,第一期通常由建商、代銷或所謂的「粉絲」先卡位,創造「開案即完銷」的盛況,之後再推出二、三期等預售屋;此時,卡位一期的投資客便會出脫手中物件,價格通常較二期、三期便宜,但投資客仍有一定賺頭。 房產書籍作者sway指出,部分建案還會邀請名人代言,並配合團購與紅單方式,甚至是假日舉辦活動,吸引大批人潮前往,塑造出預售建案買氣熱絡的現象。 預售屋炒作現象,主要出現在重劃區,建商同時擁有多筆土地,透過不斷推案墊高房價,因此,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日前才會表示,預售屋就是房地產「期貨」,是促使房價飆漲的主因。 對於財政部不將預售屋納入奢侈稅課徵範圍,國泰建設協理陳仁澤指出,預售屋買賣要課所得稅,最高可課稅四十%,比奢侈稅還高;近年常傳出國稅局要求業者提供預售屋的「購屋名單與價格」,做為查稅依據。
相關新聞 |
|